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就是幸福 ——《36天,我的美国教育之旅》读后感 棠湖小学 胡俊芬 《36天,我的美国教育之旅》已出版了10年的书,我终于有机会读到它。它不仅适合老师们读,也适合家长读。我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角度读完这本书。 李希贵校长在这本书里并没有说美国的教育有多么好,我们的教育有多么槽。他只是把实在的事记录下来给我们看,让我们自己去比较,去思考:我们的教育该怎么改,我们的教师包括家长该怎么认识教育,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未来? 人生规划从什么时候开始?这个章节我感受最深: 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了解社会、选择理想的机会。尽管我们把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批得体无完肤,可奇怪的是,嘴上的评判换来的却是“心向往之”我们并没有真正领悟个中危害,并没有从心底里拒绝和排斥。想一想,一个不了解社会、不了解职业的人怎么可能判断并选择职业?必须不断地选择,不断地学习,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不自觉地审视自我,为自己不断定位的过程。 记得几年前女儿就问我:“妈妈,我长大以后干什么呢?”不记得当时是怎么敷衍过去的。我也在想这个问题,我们的生活这样狭窄,这样单调,怎么让她有机会去感受多种职业呢?没有感受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喜欢?是否是自己擅长的? 想想我们自己,当初在就业的时候选择了吗?像我只是抱着跳出“农门”的想法,至于喜欢,根本谈不上。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,抱怨的背后是不喜欢,但是也没办法,我们要靠它生活。可是,我们的孩子不同,他们将来不再为生计发愁,他们更多的是要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拥有幸福人生。她喜欢在图书馆看书就想长大了当图书管理员;自己写了几篇好文章了就想当作家;看到百家讲坛上教授们旁征博引、侃侃而谈又想当教授;读到精彩的历史故事就想当考古学家……可是,除了图书管理员可以体验,其他的工作该怎样让她体验呢?我很迷茫…… 我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种花的事,她对种花有了兴趣,特别是多肉植物。我们开始打听花架购买方式,到各种花市买花:菜市场地摊,专门的花店,还有大规模的花市,网购种花器具等,有时候还去捡一些别人遗弃的花和盆钵,她却像宝一样对待。到双流图书馆借了好多养花有关的书籍,还在网上买了《和二木一起玩多肉》系列等养花的书。因此增长了很多养花的知识:各种多肉的喜好;不同品种的种植方法;防病治病;更绝的是多肉的品种,她能够脱口而出,让卖花的人都赞不绝口。每天早上起床,下午回家都要去看看她的肉肉们。看到肉肉生病了,她会给她喷药;徒长了会搬出去晒太阳;长势不好就施肥;什么季节适合多浇水,什么季节要断水;什么时候要晒太阳,什么时候要搬到室内,她都很清楚。 爸爸曾经带着醋意说:“乖乖,你能像照顾你的肉肉们一样照顾我吗?”在养花上的确花费了很多,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经费,她会故意讨好我。这个周末,为了有时间到花卉市场补充品种,她7:20就起床做作业和家务,下午我们冒雨骑车到月亮湾花市囤货。正如她借用老舍先生的句子在美篇中写到:“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花有果,有香有色。既须劳动,又长见识,这就是养花的乐趣。”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所说的:“一个社会,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做着他喜欢的事情,社会才能和谐,教育应该帮助你了解你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,然后在你的一生中,你会努力去做。你认为值得又富有意义的事。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过得很悲惨!你不知道你真正想做的什么,你的心陷入一种例行公事,其中只有无聊、衰败及死亡。当你年轻时,找到你真正‘爱’做的事,这是创造新社会的唯一途径。” 如果现在她能够把学习和兴趣兼顾,以后她也能够把生活和工作兼顾。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去体验,去感受那些兴趣,让他们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并为之去努力。如果她长大了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,即使没有那么光鲜,没有那么多金,又有什么关系呢?二十年后,看到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。 2017.2.27 |